问答

三国的主公分别是谁

共6个答案

  • 叫我不放就好 叫我不放就好

    三国的主公分别是刘备、曹操和孙权。

    刘备,字玄德,是东汉末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,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。刘备出身贫寒,但具有仁德之名,备受人们敬仰。他在战乱中积极招募人才,与张飞、关羽组成群雄,后来又得到诸葛亮的支持,建立了蜀汉王朝,成为了一代英雄。

    曹操,字孟德,是东汉末年时期的杰出政治家、军事家兼文学家,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。曹操聪明机智,善于用兵,统一北方,先后击败了乌桓、袁绍等敌人,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。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,稳定了北方地区,为建立魏国奠定了基础。

    孙权,字仲谋,是东汉末年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也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始人。孙权在自己的父亲孙坚去世后继承了家族势力,后来又得到周瑜的协助,击败刘备和曹操,建立了吴国。孙权睿智有谋略,善于抓住机会,与刘备、曹操并肩作战,最终在长江流域建立起自己的王朝。

  • or小白呐 or小白呐

    三国演义中三个国的开国君主依次是:

    1、曹魏(国号魏):魏文帝曹丕(称帝后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)

    2、蜀汉(国号汉):汉昭烈帝刘备

    3、东吴(国号吴):吴大帝孙权

  •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

    1、曹魏

    主公

    曹丕

    武将文臣

    八虎骑

    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、曹纯、曹休、曹真、夏侯尚、曹洪

    五子良将

    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

    其他武将

    李典、典韦、许褚、高览、臧霸、吕虔、庞德、文聘、郝昭、王双、郭淮、诸葛诞、文鸯、陈泰、段煨、司马师、张允、蔡瑁、曹彰、张绣

    文臣谋士

    荀彧、荀攸、贾诩、程昱、郭嘉、董昭、刘晔、蒋济、钟繇、陈登、王朗、许攸、华歆、崔琰、毛玠、满宠、蒋干、陈群、陈琳、徐庶(后期)、国渊。

    2、蜀汉

    主公

    刘备

    文臣武将五虎上将

    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

    其他武将

    姜维、魏延、马岱、刘封、孟达、严颜、王平、关平、关兴、张苞、张翼、张嶷、吴班、廖化、陈到、周仓、糜芳、董允、严颜、霍弋、黄权

    文臣谋士

    诸葛亮、庞统、法正、简雍、麋竺、孙乾、伊籍、秦宓、蒋琬、费袆、李严、费诗、谯周、徐庶(前期)、马良、董和、郤正、马谡、张松

    3、东吴

    主公

    孙权

    文臣武将四大都督

    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

    十二虎臣

    程普、黄盖、韩当、蒋钦、周泰、陈武、董袭、甘宁、凌统、徐盛、潘璋、丁奉

    武将

    陆抗、凌操、宋谦、诸葛恪、马忠、祖茂、刘基、朱然

    文官谋士

    张昭、张纮、顾雍、诸葛瑾、陆绩、虞翻、步骘、阚泽

    拓展资料

    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,分为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。

    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,史称蜀汉。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229年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成立。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,三国 (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)

  • 萧逸童鞋 萧逸童鞋

    关羽主公就是刘备啊!!!关羽,字云长。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、中国武圣。 与刘备、张飞桃源结义,虽然有一段时间关羽被曹操所擒,但是他还是一直对刘备和张飞念念不忘。后来天下三分,刘备建议蜀国,封关羽为前将军,所以关羽的主公是刘备。

  • 90候小伙 90候小伙

    三国是魏蜀吴,君主分别是曹丕,刘备,孙权。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,分为曹魏、蜀汉、孙吴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。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,史称蜀汉。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229年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孙吴,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,故亦称东吴,至此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。此后的数十年内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。263年,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两年后司马昭病死,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公元280年5月1日,孙吴亡于西晋,统一中国,至此三国时期结束,中国历史进入晋朝时期。

  • 兼职找我 兼职找我

    在史书里,“主公”一词在《三国志》(包括裴松之注)里一共共出现15次:《法正传》里4次,《刘巴传》1次。《周群传》1次,《蒋琬传》1次,《彭羕传》7次,《杜微传》1次。出现的位置全是蜀书中,出现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、称汉中王前的对刘备的称呼,只有杜微的1次是在诸葛亮在刘备驾崩后给杜微的信里提到刘备时所用。诸葛亮也就是说,在《三国志》所有出现的“主公”记载,全部是刘备的专有称谓。绝不会有曹魏的郭嘉、司马懿等人对曹操称主公,江东的张昭、周瑜、鲁肃也不会对孙权称主公。像孙权是汉朝朝廷正式封拜的车骑将军,所以江东诸臣都称孙权为“将军”。曹操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,之前都是称“明公”,等恢复了西汉的丞相制度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其臣下都称他为“丞相”。刘备为什么会被称为“主公”呢?刘备当时的地位时左将军、领荆州牧,不论一方诸侯的实际身份,就是按官职在朝廷中也算是很显赫的地位了。刘备的对手曹操已经是丞相了,按照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更有朝廷在手中。刘备作为与曹操逐鹿竞争的对手,要是同样以官职而论,岂不还是曹操的下级?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在之前实力弱小时还不需要在意,可是当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占领荆州大部,然后又拿下益州后,实力已经足以跟曹操对抗了。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原来的“左将军领荆州牧”了,而创造了一个专有的称呼:主公。“公”在汉朝时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尊称。当时对长辈、对师长、对老年人都尊称公,朝廷的最高官职就是“三公”。像孙权需要求得着曹操的时候,给曹操写信就称之为“曹公”。而“主”则是表示上下级关系,先秦时代的“主”已经可以代表君主的尊称了。合在一起,即表示了对刘备的尊崇,又与单纯看官职相区别了。刘备、曹操、孙权“主公”这个词,是刘备集团内部对刘备的专有称谓。等到刘备在汉中阵斩夏侯渊,又击退了曹操的亲征,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,自封为汉中王。这时候刘备已经是王了,不再需要“公”的称呼了。所以之后在刘备集团内部,称呼刘备就变成了“大王”“殿下”这种对王爵称呼的了。在三国以后,“主公”这个词开始被某些特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。如两晋之际,割据河西的凉州牧张轨就被属下称为主公,他后来建立了前凉;东晋末年,刘裕也被称为主公,不久他就废帝自立为宋武帝。所以这时大致主公就变成了给这些即将称帝之人的称呼。

    东汉末年,宦官国戚当道,各种荷捐杂税迫得民不聊生,被迫遏杆而起,暴发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,东汉朝廷无力平叛,下令各地暮军平叛,引起了各地大守尾大不收,为以后各势力各自为政,互相攻戈埋下伏笔。

    前期的主公就是下属对各自势力主的称呼。到真三国时期各势力主已称帝就没称主公了

    三国中主公一词泛指各个诸侯的当权者。比如蜀汉集团的刘备,江东集团的孙权,,北方集团的曹操。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权倾一时。名符其实的大军阀。有主公就有主母,所以刘备,孙权,曹操的正妻也称主母。

    承认主公也是对自己的贬义,意思是你是主人,我是你的奴才 。

    三国主公有三个。

    第一位就是曹操,字孟德,小名阿满,155年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。病死于211年的洛阳。

    第二位是刘备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河郡涿县人,今河北省涿州人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。223年病死于白帝城,终年63岁。

    第三位就是孙权字仲谋,生于下邳,今江苏徐州市邳州。252年病逝。

    曹操,刘备,孙权,孙策,孙坚,

    刘备,孙权,曹操他们都被手下称作主公呢?

    主公不单指哪个人,一般是割据一方军阀的下属尊称他的称呼。

策略单机卡牌手游排行榜2015

更多

大家都在玩

更多

24小时更新手游专题

更多